+ 教研文章
浅谈文化素养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落地生根” ——高小智 发布时间:

(大连前程高级中学第四届“前程论坛”获奖论文)

                                                                                                                                                        高小智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的时代在以无法想象的速度每天变化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跟上这个变化的速度。而作为规范我们教学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则是永远走在我们前列,给我们以最好的引导,最标准的规范。新标准中提到英语学科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是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可能更关注的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如何让它在日常教学中“落地生根”。想要把这几个素养实现,应该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在语用知识的传授与整合中发展语言能力;在中外文化的认知和学习中培养文化品格;通过课堂提问的设计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通过互联网等多媒体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落实到日常教学中,我认为有很多种可实施性操作。比方说,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把不适合我们学生的较难较偏较老的内容删掉,适当的增加最新的内容。在教授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词汇入手,之后词组,之后句子,再由句子到语篇,按照阶梯型规律来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自发的学习行为,潜移默化的形成语感。

前段时间,有幸能够参加大连教育学院组织的新课标培训活动,得以有机会聆听一线专家给我们讲解分析新课标的相关内容,受益匪浅。来自上海的徐继田老师所讲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语篇分析与教学分析就很好的解决了新课标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问题。他提到我们现在的教学现状是关注教多于学,教学形式过于表层化和程式化,缺乏整合,难以形成能力,忽视对主题情境的创设和对主题意义的深层探究,导致思维缺失。想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要发展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落实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走进学生的情感深处,触及学科的本质和知识的内核,打开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部转换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真正理解。要想利用语篇分析来教学,需要把握语篇教学的发展方向,要以语篇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通过活动有机整合当代高效课堂的内涵和探究。语篇分析的分析策略有宏观策略和微观策略两种。宏观策略也就是情境语境,包括三个变量,语场、语旨和语式。语场也可称为话语范围,是指实际发生的事件,包括谈话的题材,处界的经历和内心的心理经历。语旨也可称为话语基调,是指交际者之间的关系,包括社会角色关系,如教师与学生,上级与下级,给予和求取等。语式也可称为话语方式,是指实际的媒介和渠道,包括修辞方式等。想要把语篇分析应用的有效和合理,要充分安排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按照情境、问题、反应与解决和评价与结果的递规浅式方法来解决。这种语篇分析模式多用于科学论文、实验报告等专业性较强的体裁中,也可用来分析叙事成分较多的文学语篇,如小说、戏剧等中。所以做这方面的阅读理解,就可以按照这个模式去分析,从四个方面去找到有效信息。比方说,在一段文字叙述中,I was on sentry duty.就是情境,I saw the enemy approaching.就是问题出现了,I opened fire.是文章叙事者对出现问题的反应或者解决办法,I beat off the attack.是最终的结果。如果能把这四个环节把握准确,那么文章的立意和各个细节的分析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再落实到具体语用分析的细节方面,还可以分为writing purpose, author’s key question in mind, fact、experiences、data used, author’s key conclusions, author’s key/basic concept, intended readers, positive consequences, negative consequences, author’s main point of view and possible source等。只有知己知彼,才能从容应对。当学生对文章结构、语篇分析方法熟练掌握时,不论出题老师从哪个角度出题,学生都能够准确找到答案。

    总之,一切理论都是纸老虎,光有空谈,纵使说得天花乱坠也难以在现实的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要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让文化素养在日常教学中“落地生根”,才能开出最持久芬芳的花朵。成绩的取得需要老师与学生以及家长多方面的配合,缺一不可,希望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