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研究
经常反思,让我们的教与学达到完美结合 发布时间:

——第三届“前程论坛”论文稿件 2017年2月28日 作者:赵冬梅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只埋头教学,而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我们也会被书本所累,达不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只有经常对我们的教学进行反思,才能达到教与学的良好的效果。

下面我就自己在英语教学中,谈谈自己几点反思。

反思一: 课堂设置问题要能激发学生共鸣

       从去年的“同课异构”,到今年“同课异构”,我们两个英语组选择的课题都是一样的--Carnival 狂欢节。我们碰巧都是用的节日作为话题,从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节,中秋节等等到西方的圣诞节,新年,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狂欢节,我们不仅向学生介绍这些节日的来历以及传统,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节日给我们带来什么启迪。在观看高二王韵老师的一节课,我对比了自己的这节课,我也设置了一些比较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节日,但由于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导致冷场,课堂比较沉闷。而王韵老师的课到最后,通过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将自己以及学生的班主任老师,还有同学的照片展现在大屏幕上,问了同学一个问题,如果你要选择一个狂欢节的面具,你会选什么面具,为什么?学生即刻就有了兴趣,纷纷发言,不但说出选择什么面具,而且还说出原因来,积极性很高,英语表达也很好,思维被充分打开,达到了课堂的高潮,而且对节日的深层理解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以前一只觉的我们的学生由于受语言障碍以及学生自己的见识有限的影响,他们对文章理解不会达到其他公立学校学生的高度,尤其是开放性的问题,很难将他们的思维进行拓展,经过这次“同课异构”课的展示,我得出反思是,有的时候不是学生能力太差,而是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没能激发学生的共鸣,引起他们的兴趣,这个兴趣会激发学生去说,去表达,去思考,从而推动学生去探究,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告诉我们,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英语教学也如此,重视培养兴趣很重要。如果对于初中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和家长都会很认同,但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再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兴趣来让学生维持对学习英语的温度,这会让很多老师嗤之以鼻的。但我认为,我们的学生,尤其是理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温度,确实的需要兴趣来维持。就拿我上过的一次公开课为例,那次课的主题是蓝球“Basketball”,我选择那个课题是因为篮球是尤其理科班男同学所感兴趣的,但是我又担心由于课文较难,学生对我设置的问题答不上来。所以我就图文并茂,让学生先从篮球的知识,到NBA,再到对有名的篮球明星的猜测,出乎我的意料,正确回答出问题的都是班级里英语差的学生,而且一个英语最差的同学不但能答出与篮球有关的英语知识题,猜出用英语表述的篮球明星,而且他还积极参与文章阅读理解的选题,不会的单词自己主动问同组的同学,甚至问听课的老师,那堂课他的表现让我出乎意料,显然是他有了学习兴趣和动力,他对篮球的热爱帮助他在他最弱的学科的一堂公开课上一鸣惊人,这个小小的成就让他对英语的学习维持了好长时间的温度,由此,我也震撼,兴趣对于英语差的同学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也许有些老师会说,一时的兴趣终归不好使,达不到作为高考语言学科的高度的,我也认同,但对于我们这些基础差,学习随心情的学生来说,得一点是一点,收获一些是一些,这一点在学考中就得到充分的证明。在学考备考中,对于那些英语极差的学生来说,要想指望着他们能按照学考要求背2500个单词,比登天还难!我就得想一些办法,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对于七班一个英语非常差的男同学,我就想怎样才能让他对英语有信心有兴趣呢?这个男同学其他科都很好,很愿意在同学炫耀他的理科。所以我就对他说,只要你把这篇完型背会了,你的英语一定不会比其他同学差,于是我就找了个女同学帮他翻译,并利用早读对他进行检查。这个男同学很爱面子,怕在女同学面前丢脸,他用两个早读就把那篇完型背熟了,并且在我的接下来的测试中第一考就过关,这让他有了兴趣,开始做阅读题了,做完一题就让我看看对不对,做对了我就在班级里表扬他,做错了我就说这题难或者手把手帮他找答案,这让他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尽管短暂,但至少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业考试中顺利过关,这是兴趣支持他走的这么远,所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反思三: 应注重文化差异对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

       在中学英语的教学中,因为课文的简单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缘故,很多中学英语教师忽视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而导致了一些语言情景的不真实,和虚假的语言的产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文化信息的主要浓缩。对英语词汇的准确理解,和对语言环境的认识和创设和把握,需要对文化的比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对该族文化历史的研究和学习,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了解。一般来说,读原版英语经典著作的学习,是达到这三条的捷径。但是我们学生的特点是,不可能自己主动去读英文原著去获得英语文化意识,甚至连做一篇阅读或完型都粗枝大叶,经常按照我们自己的文化意识和背景知识去做题,结果常常理解不到位或理解产生偏差。比如在一次考试中,涉及到"Hearing assist devices are available on request."(助听器可以获得要是需要的话)由于缺少文化意识和背景知识,学生不知道“hearing assist devices”是助听器,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剧院根本不提供这东西,没有这意识。更有甚者有的同学认识了那个单词,但由于根据自己的臆断认为助听器这么贵的东西,一定不可能免费提供,所以就理解为剧院助听器是收取费用的,他们忽略了中西方文化差异,不了解在西方国家,有时对人文的关怀和文明程度远远高于我们,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灌输一些西方文化意识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了正确的意识,才能让他们在语言能力欠缺的情况下正确理解文章。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三点反思,虽然拙劣,但个人认为随着教师年龄的增加,也许会觉得“学习”就越来越远,越是这样,就越要不断保持学习的“心态”,努力感受教学及学习的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鉴别欣赏品味,加强反思能力,不断追问自己,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育风格,理性而智慧的安排自己的工作。经常反思总结自己,我想我们可以在教育的过程中追求艺术的创新和人生思索的极致,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