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研究
学习不息,反思不止 发布时间:

——第三届“前程论坛”论文稿件 2017年2月28日 作者:刘超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学与思是一对不可分的兄弟,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而我们作为教师身处教育教学第一线,更是如此。只有不断学习,反思,总结,才能提高教学能力。冲破经验的束缚,从“菜鸟级”教师走向“大师级”教师,成为真正的教林高手。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把问题,特别是不会的问题能够演变成用自己会的知识点或者常识去破解,哪怕就有那么一点点思路,这种思考能力是很重要的。记忆是也很重要的,而我们学生的记忆性不高,所以要对学生采取化整为零,和“常回家看看记忆法”。化整为零是指不要长时间去记忆大段知识,而是用一小段时间只记几个。常回家看看,就是要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每隔一段时间回去看记过的知识,那作为老师就要给他们制定好对应的计划。

      对学生的看法不能一成不变,要用运动的观点看人。认识并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爱护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觉自理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以同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要以学生的分数论英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还可以做怎么做?”

      下面有几点零散的感受,姑且称为反思。

      其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尤其是针对我们的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不可以单相思,不可以我以为。应该不是很低,也不是很高,让学生跳一跳还能够得着。“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碰到这样情况,教师不应埋怨学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现这样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学生不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还是认识上有差异;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讲解,引导不到位;是教师期盼过高,还是学生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千万不能埋怨责怪学生,不反思自己,只会适得其反,以致把简单的问题都变成学生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要教给学生需要的数学。教学中按照赵文莲老师的意见说,不要体现难点,这容易导致学生心理上畏惧,所以难点只要老师自己知道就行。

      其二,听课是一门大学问,也是老师提高自己的快速路,更是我们再学习的重要方式。听课不是简单地评价别人之优劣,更不是关注讲课者将要讲什么,而是思考自己如何处理好同样的内容,然后将讲课者处理问题的方式与自己的预想处理方式相对照,以发现其中的出入。博采众长,形成自己新的讲课思路,但这个讲课思路随着自己的成长,还应该是变化的,向着更好的方向变化。

      其三,要像毛主席一样,到群众去,我们老师要到学生中去。因为我们是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所以我们要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听听我们所设计的思路,程序,教学情境,学生是否理解,是否与预期一致。我认为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若在课堂上设计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则整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很高.我总结出以下两点成功体会:

      抓住知识本质特征,设计一些诱发性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问题的设计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问答形式上,而应设计一些既能让学生动手触摸、又能动脑思考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观察、实践、归纳、猜想和证明"的探究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学后记中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其四,一定要让学生表达,让学生做,作为老师要会讲,不是每一道题都讲,学生的事情不可以代劳。赵文莲老师说我们数学老师彪,一上课就一个劲的讲,就怕学生不会。应该向体育老师学习,把基本要点一讲,让学生去跑,去打球吧,在实践中总结,一节体育课下来,学生小脸也红扑扑了,也掌握了,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数学,得让他自我去做。

      其五,记教学中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者,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见解。有时学生的解法独具一格,对此,教师应将这些见解及时地记录下来。

      其六,教学再设计,教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教学设计,并及时修订教案。

      我相信,当教学反思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时。我必然会冲破经验的束缚,保持这种做法,我们也一定能使自己从“菜鸟级”教师走向“大师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