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研究
在哲学教学中,关注几个易混易错的问题 发布时间:

——第三届“前程论坛”论文稿件 2017年2月28日 作者:刘继福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政治学科的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明确指出:“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的调动有关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①”

      哲学以其深刻的内涵、抽象的思维、严密的逻辑为特征,这对于初学这门学科的高三学生来说无疑难以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对相关概念与知识的把握上歪曲的描述、错误的阐释、答非所问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不注意这一问题的解决,往往会使学生步入误区,因此,注重这些相近知识的界定与区分,并淋漓尽致的阐述透彻,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使学生真正实现正确的领悟与准确的判断有机的结合,从而避开现象忽悠本质,假象扰乱真相,谬误冒充真理的陷阱,真正驾驭知识之上,夯实基础与培养和提升能力并驾齐驱,达到有效时间内不断提高成绩的目的。

      下列就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反应

反映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能表述为“正确反应”。因为反应与反映的主要区别在于,一切物质,无论是生命物质还是非生命物质都具有反应的特性。这是因为物质受到体内外的刺激或影响后会引起相应的变化,这主要表现为物理反应或化学反应,这种反应是客观的过程。而人的认识的反应则是把客观事物及其规律通过人脑能动地表现出来,这是一种主观的映像。

      因此,反应与反映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2.第一性

第一位

      从世界的本质或本源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从事物发展的原因或位次来说,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第一位的,外因是第二位的,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第一性与第一位有着严格的区别,不能同提并论。

3.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正如列宁所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因此,物质的本质属性或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②也就是说不管人们喜不喜欢、发现没发现、承认不承认它都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存在着。

      而客观存在除了物质的东西之外,还包括意识或精神的产品,例如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因此,客观存在包括客观实在,客观实在只是客观存在的一个部分。二者虽有一定的联系,但以此否定二者的区别是非科学的,也是错误的。

4.主观与客观

认识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

      人的认识都是主观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把适用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的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那么,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真理一定是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符合。这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究其真理的内容来说是客观的,但究其形式来说则是主观的。所以,上述所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论中的方法论要求,在这些命题中前后均不能颠倒;如果主张“客观与主观,实践与认识,实践与理论相符合”则属于唯心主义,因为其本质上来说是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表现。

      以上所述,启迪我们在描述和阐释事物时,要注意专用术语的运用。它要求我们既不能舍本逐末,更不能等量齐观,混为一谈。

5.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是指想问题,办事情及其精神状态。想是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做是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2)意识的能动性,包括意识能反映客观事物,和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由此可见,意识的能动性仅限于“想”,不含“做”,属于意识的范畴;而主观能动性除了想之外,还包括做,即实践。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之一,不能对意识的能动性与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等同起来。

     (3)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这是意识能动性的最突出表现)是指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人的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这充分说明,它既不等于意识的能动性,又有别于主观能动性。这就是对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的真实写照。③  

      诚然,各个要素之间又有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包含了意识的能动性和意识的反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包含了意识反作用的发挥。

      综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不断升华,这是教师的职责。让我们携起手来,在质疑与思辨中揭秘哲学真谛,体味哲学之乐,让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结出丰硕之果,让我们的考生独占鳌头。  


注释:

①摘自2016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高考大纲及考试说明第121至122页的部分内容。

②教参2014年4月第五版,2015年5月第24次印刷第86页第四段。

③高中政治教材必修4,2014年4月第五版,2015年5月第19次印刷第35页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