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研文章
传承传统文化 培养审美情趣------浅谈如何通过高中诗词教学培养核心素养 李雪 发布时间:

       

(大连前程高级中学第四届“前程论坛”获奖论文)

李  雪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学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寥寥数字,短短几句,就描绘出一种意境,表达深挚的感情。同时,古诗词也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进行文化理解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但学生普遍认为古诗词晦涩难懂,对古诗词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入情入境的诵读、情景想象、艺术手法鉴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古诗文情感的理解、意境的感悟,从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古诗词  审美鉴赏  文化传承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古典诗词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古典诗词具有美的全部特征,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刻的生命体验;完善的艺术形式;开阔的想象空间。古诗词的语言笔墨精炼,形象生动,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进行文化传承最有效的素材和方式。

在倡导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古诗词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背会默写的阶段,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语言美、音乐美、形象美、意境美,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艺术的熏陶,思想的启迪,性情的陶冶。下面就如何通过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以及文化的传承和理解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 吟诵感悟,提升审美感悟的能力

朗读是学习古诗词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又可以体会诗词的语言美、音乐美,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朗读要有指导也要有形式,只是一味的让学生齐读或指名几个学生朗读则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缺乏良好形式的引导,学生无法掌握朗读的方法,自然也感受不到朗读的美感。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和指导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课堂上或慷慨激昂、豪放洒脱,或悲壮哀婉、沉郁顿挫,或委婉轻柔、愁绪淡淡的入情入境的朗读更能感染学生。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通过朗读创设的课堂氛围和艺术情境,是对学生的一种审美熏陶。无需多言,对文学的一种审美鉴赏自然而然的开始进行了。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气势磅礴,雄视古今。朗读时,要奇峰突起,语音浑厚,情感激昂,定下全文的豪放基调。“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三句应读得抒情,平淡,缓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波澜壮阔、雄奇壮丽,语调要慷慨激昂,情绪饱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要读出词人的豪放旷达洒脱。整首词也从而形成了豪放酣畅、自由不羁、铿锵有力的音韵美。

二、 理性渗透,提升理性审美的能力

吟诵感悟只是初步的对学生进行审美鉴赏的培养,要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还要让古诗词教学更有文化气息,注重古典诗词中人文精神传统的解读,注重知识的积淀和文化的传承。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生经历;对诗词的语言进行分析、品鉴、欣赏,从而把握诗人的艺术形象,理解社会背景,体会思想感情,把握诗词的意蕴,感受艺术技巧。形成一种美的享受、美的升华。

如李商隐的《锦瑟》,这首诗内容隐晦,意境凄迷,语言华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每一联都代表了一种情境,一种心绪。其中的两句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诗人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泪珠,良玉生烟的典故,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意境,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惆怅、迷惘以及悲伤嗟悼之情,诗歌朦胧的意境美就由此而生了。

总之,在古诗词鉴赏中,不仅要吟诵感悟,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对诗歌的语言、意蕴、形象进行品味感悟,从而增添语文课堂的文化气息,创设审美鉴赏和创造的课堂氛围,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实现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