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研文章
马在伏枥,士在素养 ——浅谈素质教育在学科素养中的意义 朱晓丹 发布时间:

(大连前程高级中学第四届“前程论坛”获奖论文)

 朱晓丹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科教育;学生全方位发展;言传身教;学科素养

正文摘要:教育要给学生的,不应仅仅是书本的知识,还应有超越书本,超越教材的人文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在核心素养的培育上,弘扬学科素养已经成为课程改革深化的新课题、新追求。本文将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科素养、因材施教、教与学的关系三个方面入手,着力分析与浅谈素质教育在学科素养中的意义。

“良好的模范恳切的语言和真诚坦白的同情”,系指家长、教师、同学及其他人的示范对儿童的影响,教育家夸美纽斯如是说。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将书本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更应该是将学科素养、素质教育通过亲身教导、言传身教来培养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提高了学习成绩,又提高了学科素养与素质,不断进步与提高。

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榜样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党的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宣布,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那么,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学科素质教育已然成为教育改革的宠儿,也是全面提升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是给我们全体高中教师指出了方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更应该把学科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培养优质人才。

十九大结束后,我在课余时间组织全体学生观看十九大报告提炼内容,学习其中的精华与精神。如今社会飞速发展,文化生活也充

着一些糟粕。学生是年轻的群体,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与冲击。观看十九大并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还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些书籍发放给学生,并组织主题班会,开展多种多样的业余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

二、因材施教、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教学过程中,遇到过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们学习的很努力,但是成绩不理想,心理压力也较大。比如班内有个名平时学习不错的学生但是每次考试的时候成绩就不如人意。还有一些调皮捣蛋,很活跃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绝对不能统一疏导与管理,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首先要帮助其树立自信,相信自己,不能急于求成,慢慢通过努力,找对方法,提高成绩。而对于比较活跃的学生,爱扰乱纪律的学生,可以安排其当纪律委员,或者组织委员,通过帮助老师管理大家的纪律来要求自身。既管理了其他人,又通过这一途径严格要求了活跃的学生,又帮助活跃的学生树立自身责任感与成就感,何乐而不为呢?

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其擅长的一面。发掘每个学生自身的潜力,是我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找学生谈话,与日常教学中不断了解和深入,来“认识”每名学生。作为教师,我认为不应该放弃每一名学生,都应该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全面发展。

三、根据学情正确处理“教”与“学”

我认为,“教”与“学”是应分开来看的。教,即教育、教导,主要在教师。教师通过上课传授书本知识,通过亲自打扫班级卫生、爱护班级的公共财物来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的一举一动。而学,即学习,主要在学生。学生在书本中获得人文知识,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中获得社会知识与素质教育。所以,二者既明确分开又紧密相连,不能完全割裂开来。所以,要根据教学情况,进行有目标、有针对性的教学;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情绪氛围,进行灵活的教学与疏导。比如,学生在大型考试来临之际,心理压力较大,情绪不高,学习劲头不强。这时候如果强迫或者再给学生压力,恐怕或适得其反。所以,应当灵活变通,给学生观看一些英文电影,放松心情,或者做一些拓展游戏,缓解压力,这样学生的心情能够放松,能够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在我们教师身上的,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传承,将我们全部身心传授给更多的人,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成为高质素人才,这才是教学的目的,这才是学科素养的体现。